关闭→
当前位置:普法知识馆>法律职场>合同事务>合同纠纷>可变更合同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可变更合同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普法知识馆 人气:7.06K

虽然威力维护社会的安定,我国现行法规定,合同在签订之后,就不能随意变更,但是若合同并非是由于双发合意签署的,那么,任何一方当事人都可以在诉讼时效范围内提出再审的请求,恩几句现行法的规定,可变更合同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可变更合同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一、可变更合同起诉时效是多久?

一般的合同纠纷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诉讼时效为二年

几类特殊的争议,如租赁合同中延付或拒付租金的争议,保管合同中寄存物被丢失或损毁的争议的诉讼时效为一年。

由于合同的复杂性、地域性,因此,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为四年。

其他法律规定了特别时效的,依照其规定,如海商法规定的货运赔偿请求权的时效为一年。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当应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二、变更条件

可变更合同在我国现行《民法通则》和《合同法》里称为可变更、可撤销合同。可变更事由有以下:

1、欺诈。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2、胁迫。

3、乘人之危;

4、重大误解。对合同性质的误解(如将保管作务赠与);对合同当事人的误解;对合同标准的的误解。

5、显失公平的、可撤销合同。

法律规定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三、重大误解的合同

所谓重大误解的合同,是指行为人因对合同的重要内容产生错误认识而使意思与表示不一致的合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1条规定:“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结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该规定解释了重大误解的合同的基本内容。

在民法理论上,重大误解又称为错误,其情形有二:

(1)意思与事实不一致,

(2)意思与表示不一致。按照德国法学家萨维尼的见解,前者为真正之错误,即动机错误;后者为非真正之错误,即法律行为之错误或直接称为错误。

重大误解通常具有如下特征:

(1)误解是当事人认识上的错误。该错误的产生是当事人的内心意思缺陷,不是其他原因。当事人的意思真实与其内心意思是一致的,就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或信息等内心意思的缺陷,使其对合同的内容等发生误解。

(2)误解是当事人对合同内容的认识错误。误解的对象是合同的内容,是对合同内容的认识错误,因此而使当事人订立了合同。合同的内容,主要是合同的主要条款,当事人对合同的主要条款的认识发生误解,才能够成为重大误解。在订约的动机上,在合同用语的使用上,都可能发生误解,不能构成重大误解。

(3)误解直接影响到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基于当事人对合同内容的错误认识,因而,就必须影响到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给误解的一方当事人造成损失。正是由于这样,法律才将重大误解作为合同相对无效的理由,授予发生误解的当事人以变更权或撤销权。

不同类型的合同,可变更合同的诉讼时效是不同规定,一般情形下,诉讼时效是一年,特俗情形下为三年。虽然民法总则已经颁发并实行,但是合同法中关于可变更合同的规定,暂时还未发生变化,故而需要按照既定的规定,确定诉讼时效。

TAG标签:#变更 #合同 #诉讼时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