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普法知識館>法律科普>刑事辯護>刑事犯罪辯護>犯罪預備和犯罪未遂的區別是什麼?

犯罪預備和犯罪未遂的區別是什麼?

普法知識館 人氣:5.77K

一、什麼是犯罪的預備

犯罪預備和犯罪未遂的區別是什麼?

刑法第22條第1款規定:“爲了犯罪,準備工具、製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犯罪預備,是指直接故意犯罪的行爲人爲了實施某種能夠引起預定危害結果的犯罪實行行爲,準備犯罪工具,製造犯罪條件的狀態。犯罪預備如何處罰呢.

二、犯罪預備和犯罪未遂的區別

犯罪未遂與犯罪預備都屬於犯罪的未完成形態,即都沒有既遂,二者都是由於意志以外的原因沒有既遂。區別的標誌是是否“着手”實行行爲。預備是進行了犯罪準備,但是由於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沒有能夠“着手”;而未遂是已經“着手”實行犯罪,由於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沒有既遂。

1、概念不同

犯罪預備是指爲了犯罪,準備工具、製造條件;而已經着手實行犯罪,由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2、處罰不同

對於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對於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犯罪預備是着手實施前的階段,而犯罪未遂則是已經着手實施,但是因爲其他外界原因沒得逞,比如想盜竊因爲有人巡邏沒偷成,比如想搶劫因爲遭到反抗沒搶到錢,但是行爲實施時已經構成犯罪,只是沒有得到財物而已。但如果爲盜竊去購買鉗子等作案工具,爲搶劫去購買槍支、刀具或踩點等顯然是在爲犯罪準備工具、製造條件,屬於犯罪預備。

刑法第22條第1款規定:“爲了犯罪,準備工具、製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

3、特徵不同

犯罪預備具有四個特徵:

1、主觀上爲了實行犯罪;

2、客觀上實施了犯罪預備行爲;

3、事實上未能着手實施犯罪;

4、未能着手實行犯罪是由於行爲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刑法第23條第1款規定:“已經着手實行犯罪,由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犯罪未遂具備三個特徵:

1、已經着手實行犯罪;

2、犯罪未得逞;

3、犯罪未得逞是由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原因。

我國刑法理論通說認爲,犯罪未遂與犯罪預備的主要界限在於:行爲人是否已經着手實行犯罪。

三、犯罪表示與犯罪預備的區別

犯意表示是指表達犯罪意思的行爲。刑法上關於言論(辭)可以構成犯罪的規定,處罰的不是言論本身,而是發表言論的行爲及其方式。比如侮辱罪、誹謗罪、傳授犯罪方法罪、教唆犯罪、煽動性質的犯罪等。把言論寫在私人日記上不讓別人看到,這只是思想;寫在紙上公佈於衆,是發表言論。發表言論如果僅僅停留在意志形成階段,也只屬於意思表示(包括犯意表示);如果更進一步,進入意志實現階段,如犯意表示的內容是煽動或教唆他人危害社會,則成爲犯罪實行行爲;如果找人商量如何實現除了煽動、教唆內容以外的犯罪意思,則屬於預備行爲。從需要到動機到犯意形成(包括犯意表示),都屬於“思想”範疇,不受刑罰處罰。只有在犯意支配下積極或者消極地實現該犯意的外部行爲出現,才受刑罰處罰。

我國刑法中的預備犯即犯罪預備,是指爲了實行犯罪而準備工具、製造條件,但因意志以外原因未能着手實行犯罪的停止形態。其特徵是:

(一)主觀目的,是爲了實行犯罪。預備,可謂犯罪手段,其目的是爲了實行犯罪。這一目的表明,犯罪預備是一種有明確的犯罪故意的行爲,只能存在於直接故意犯罪中,是犯罪意圖的外化,而不僅僅是犯意本身或者犯意的表示。

(二)客觀上,行爲人實施了犯罪預備行爲。這種預備行爲,概括地說是爲了實行犯罪積極創造有利條件的行爲總和。具體說來,可以分爲兩類:

1、準備工具的行爲。這是指爲實行犯罪而準備犯罪的工具,包括尋找工具、購買工具、改造工具、製造工具等多種表現形式。

2、製造條件的行爲。這是指爲實行犯罪創造除了準備工具以外的各種順利條件的行爲。結合司法實踐,大致可歸納爲以下方式:

(1)踩點。即對預定的犯罪現場進行調查瞭解。

(2)練習。即對實行犯罪的過程、手法預先演練。

(3)清障。即爲順利實行犯罪清除障礙。

(4)跟蹤或者尋找犯罪目標。

(5)埋伏或者守候。即進入預定的犯罪現場等待作案時機。

(6)引誘預定的被害人。

(8)共謀、策劃。即商量作案方式、方法、步驟。把犯罪意圖告訴朋友,不是商量;聽到別人的犯罪想法沒有表態同意、支持或者出謀劃策,也不是同謀。

(9)籌集資金。如爲走私、販賣毒品或者僱用兇手而籌集資金。

(10)備料、備貨。如爲製造毒品或者生產僞劣產品而準備原材料。

(三)尚未着手實行犯罪,因爲行爲人意志以外因素而停止。因爲行爲人意志以外因素而停止是犯罪中止,與犯罪未遂的共同點,也是二者容易被混淆的原因;着手實行與否,則是二者之分界。意外原因,表明犯罪預備行爲停止不前非出己願,如被告發、被盤查等。

TAG標籤:#犯罪 #預備 #未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