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普法知識館>法律科普>刑事辯護>刑事犯罪辯護>什麼犯罪有過失犯罪的情況?

什麼犯罪有過失犯罪的情況?

普法知識館 人氣:7.79K

一、什麼犯罪有過失犯罪的情況?

什麼犯罪有過失犯罪的情況?

1、在客觀上已經發生法定的危害社會的結果;

2、主觀上存在過失。至於如何判斷行爲人是否應該預見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最主要的是根據案件的具體體現,認真查明和分析行爲人的年齡、教育程度、專門知識、工作經驗、技術水平、擔任的職務、所負的責任等,綜合全面考慮,進行正確判斷。

中國刑法規定:“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爲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爲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二、過失犯罪與故意犯罪的區別:

1、主觀方面明顯不同。

2、結果在定罪時所起作用有所不同。

3、從處罰方面看,過失犯罪的法定刑明顯低於故意犯罪。

由於過失的主觀惡性明顯小於故意,所以刑法對過失犯罪的規定不同於故意犯罪,具體如下:

A.過失犯罪均以發生危害結果爲要件,而故意犯罪並非一概要求發生危害結果。過失犯罪情況下,行爲人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既不追求,也不放任,而是應當預見而沒有預見,或已經預見卻輕信能夠避免,主觀上根本反對發生這種危害結果,因而主觀惡性較故意犯罪要小得多

B. 刑法規定“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責任”,“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這體現了刑法以處罰故意犯罪爲原則,以處罰過失犯罪爲特殊的精神。過失犯罪只有當行爲已經給社會造成危害結果的情況下,才能構成犯罪。如果沒有造成嚴重後果,就不存在過失犯罪

C.刑法對過失犯罪規定了較故意犯罪輕得多的法定刑。過失犯罪只有在刑法分則條文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才能負刑事責任。如果刑法分則條文沒有規定的,無論某一過失行爲危害程度如何,都不能構成犯罪。

過失犯罪負刑事責任的根據行爲人本來應該也能夠正確地認識一定的行爲與危害社會的結果之間的聯繫,進而正確選擇自己的行爲,避免危害社會的結果的發生,但他卻在自己自由意志的支配下,對國家、社會和人民的利益採取了極不負責的態度,從而以自己的行爲造成了危害社會的結果,因此,國家就有充分的理由要求過失犯罪的行爲人對自己嚴重不負責任的態度支配之下的行爲承擔刑事責任。

需要明確的是,過失犯罪因爲其判罰的結果應當進行減輕處理,所以往往會成爲辯護人爲犯罪分子進行輕罪辯護的對象,但對於相關情況的認定和處理上,必須按照法律規定的標準來進行處理,如果存在故意將法律適用情況誤用的情況,則是需要追究法律責任的。

TAG標籤:#過失犯罪 #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