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當前位置:普法知識館>法律職場>行政>行政訴訟>行政處罰強制執行利害關係人需要回避嗎

行政處罰強制執行利害關係人需要回避嗎

普法知識館 人氣:1.15W

一、行政處罰強制執行利害關係人需要回避嗎?

行政處罰強制執行利害關係人需要回避嗎

行政處罰強制執行利害關係人是需要回避的,行政處罰法規定,執法人員與當事人有直接利害關係的,應當迴避。迴避範圍是:

1、當事人中有其親屬的。

2、與當事人的代理人有親屬關係的。當事人參與行政程序,有時聘用代理人爲其提供法律幫助,以便更好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處理本案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與該代理人之有親屬關係,實際與無異於與當事人的親屬關係,在此種情況下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不迴避,可能會導致案件處理不公。

3、在與本案有關的程序中擔任過證人、鑑定人的。行政案件在調查程序中,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作爲證人向調查人員提供了證言,或者以專家的身份就案件的專門問題做出鑑定結論,他們提供的證據成爲行政機關處理本案的證據之一。

4、與當事人之間有監護關係的。監護是指對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人身、財產以及其他一切合法權益的監督和保護。這種職責的承擔者在法律上稱爲監護人。

5、當事人爲社團法人,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作爲其成員之一的。現代社會公民有結社的自由。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具有的公民身份不影響其參加社團組織,如集郵協會、書法協會等,當這些社團組織成爲案件一方當事人時,作爲成員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因與該社團之間的關係,失去了處理本案的資格。

6、與當事人有公開敵意或者親密友誼的。公開敵意是指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曾公開向本案的當事人或者在當事人不在場的其他公開場合表示過對其的憎恨,或者極不友好的言語。

7、其他有充分證據可以證明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不能公正處理案件的。這是一個兜底說明。除上述情形外,如一方當事人有充分證據證明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可能有偏私的情況,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即喪失處理案件的資格。

二、行政處罰和行政強制措施的區別

1、性質不同。

行政處罰是對行政違法行爲的事後制裁,是一種最終的處理結果,非經法定程序任何人不得改變。而行政強制措施是行政執法過程中的重要手段和保障,它既不是最終的處理行爲,也不是制裁,適用過程中只要達到行政目的,行政強制措施即可解除。

2、目的不同。

行政處罰的主要目的是爲了懲戒行政違法行爲,使行爲人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以教育其遵守法律。行政強制措施的目的是爲了預防或制止違法行爲的發生或繼續,以及促使被強制人履行法定義務。

3、法律後果不同。

行政處罰是爲最終制裁相對方的違法行爲,因而在處罰內容上主要表現爲課以或增加相對方的義務。行政強制措施的適用是爲了保障行政執法的目的得以實現,其本身不給相對方課以或增加義務。

4、適用的頻率不同。

行政處罰適用一事不再罰的原則,即一事一罰或一次性處罰,不能對同一事多次進行處罰。行政強制措施可以適用一次,特殊情況下也可以對同一相對方持續適用,直至達到行政目的。

5、訴訟結果不完全相同。

行政強制措施是羈束的行政行爲,訴訟中對違法或適用不當的,人民法院只能判決撤消。部分行政處罰行爲是自由裁量的行政行爲,對其中顯失公正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變更。

只有在行政處罰相對人不執行行政處罰決定的情況下,行政機關纔有可能會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或者說行政機關本身也具有強制執行的權利,但是爲了確保強制執行過程中不侵害到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利害關係人的迴避制度是很有必要的。